docker容器跨服务器的迁移方式export和save

程序放在docker里面迁移起来很是方便,像是以前的话,需要重新部署环境和静态文件。 放在docker里面的话,只是需要export备份封装后,scp、rsync迁移到别的服务器就可以了。

[root@zhdy01 ~]# docker ps -a

CONTAINER ID        IMAGE               COMMAND             CREATED             STATUS              PORTS               NAMES

6712e7adee85        665e                "/bin/bash"         28 seconds ago      Up 24 seconds                           youthful_perlman

[root@zhdy01 ~]# docker export 6712 > centos7_nginx.tar

[root@zhdy01 ~]# du -sh centos7_nginx.tar 

359M centos7_nginx.tar

然后把这个centos7_nginx.tar 传到别的服务器上。

[root@zhdy01 ~]# cat centos7_nginx.tar |docker import - c7_nginx
sha256:da676fc85a74162743df4d18d7983017e011b288a95cc503edd4fe229f207d25
[root@zhdy01 ~]# docker images
REPOSITORY TAG IMAGE ID CREATED SIZE
c7_nginx latest da676fc85a74 8 seconds ago 364MB
centos7_nginx latest 665e56a46000 6 days ago 385MB

上面的方式是用docker export。 export是当前的状态,docker save 是针对镜像images。

主要的区别是 save是可以回滚以前的配置。 export 只是当前的。

咱们用save 看看备份效果。 是1.1G ,这里是包含那些记录的。刚才咱们用export测试的时候,会发现文件只有300M左右。

来看看效果:(漫长的等待。。。)

[root@zhdy01 ~]# docker save centos7_nginx >centos7_nn.tar
[root@zhdy01 ~]# du -sh *
273M centos7_net.tar
359M centos7_nginx.tar
1.1G centos7_nn.tar

我估计如果有分布式文件系统 ,比如mfs,nfs。可以更好的试试用docker的数据卷来做本地文件夹和容器内的关联。 这样的话,备份更加自定义了。 毕竟环境这东西不会变,变的只是data数据,然后文件目录又在分布式文件里面,可以更好做迁移。只要那边启动一个环境,目录一关联就可以了。

备份迁移的方式自己选,推荐用export,毕竟save太大了,对于历史也没啥用处 !

对于数据安全关注更深的话,可以用docker volumes这样的数据映射。

Docker的save和export命令的区别

Docker是如何工作的(简单说明)

Docker是基于镜像的。镜像类似于已经包含了文件、配置和安装好的程序的虚拟机镜像。同样的,你可以像启动虚拟机一样启动多个镜像实例。运行中的镜像称为容器。你可以修改容器(比如删除一个文件),但这些修改不会影响到镜像。不过,你使用 docker commit 命令可以把一个正在运行的容器变成一个新的镜像。

举个例子:

# 像Docker官方的hello world例子一样,拉取一个叫busybox的镜像

sudo docker pull busybox



# 查看本地已经有哪些镜像

# 我们可以看到busybox

sudo docker images



# 现在让我们来修改下busybox镜像的容器

# 这次,我们创建一个文件夹

sudo docker run busybox mkdir /home/test



# 让我们再看看我们有哪些镜像了。

# 注意每条命令执行后容器都会停止

# 可以看到有一个busybox容器

sudo docker ps -a



# 现在,可以提交修改了。

# 提交后会看到一个新的镜像busybox-1

#  <CONTAINER ID> 是刚刚修改容器后得到的ID

sudo docker commit <CONTAINER ID> busybox-1



# 再看看我们有哪些镜像。

# 我们现在同时有busybox和busybox-1镜像了。

sudo docker images



# 我们执行以下命令,看看这两个镜像有什么不同

sudo docker run busybox [ -d /home/test ] && echo 'Directory found' || echo 'Directory not found'



sudo docker run busybox-1 [ -d /home/test ] && echo 'Directory found' || echo 'Directory not found'

现在,我们有两个不同的镜像了(busybox和busybox-1),还有一个通过修改busybox容器得来的容器(多了一个/home/test文件夹)。下面来看看,是如何持久化这些修改的。

导出(Export)

Export命令用于持久化容器(不是镜像)。所以,我们就需要通过以下方法得到容器ID:

sudo docker ps -a

接着执行导出:

sudo docker export <CONTAINER ID> > /home/export.tar

最后的结果是一个2.7MB大小的Tar文件(比使用save命令稍微小些)。

保存(Save)

Save命令用于持久化镜像(不是容器)。所以,我们就需要通过以下方法得到镜像名称:

sudo docker images

接着执行保存:

sudo docker save busybox-1 > /home/save.tar

最后的结果是一个2.8MB大小的Tar文件(比使用export命令稍微大些)。

它们之间的不同

现在我们创建了两个Tar文件,让我们来看看它们是什么。首先做一下小清理——把所有的容器和镜像都删除:

# 查看所有的容器

sudo docker ps -a


# 删除它们

sudo docker rm <CONTAINER ID>


# 查看所有的镜像

sudo docker images


# 删除它们

sudo docker rmi busybox-1

sudo docker rmi busybox

译注:可以使用 docker rm $(docker ps -q -a) 一次性删除所有的容器,docker rmi $(docker images -q) 一次性删除所有的镜像。

现在开始导入刚刚导出的容器:

# 导入export.tar文件

cat /home/export.tar | sudo docker import - busybox-1-export:latest


# 查看镜像

sudo docker images


# 检查是否导入成功,就是启动一个新容器,检查里面是否存在/home/test目录(是存在的)

sudo docker run busybox-1-export [ -d /home/test ] && echo 'Directory found' || echo 'Directory not found'

使用类似的步骤导入镜像:

# 导入save.tar文件

docker load < /home/save.tar


# 查看镜像

sudo docker images


# 检查是否导入成功,就是启动一个新容器,检查里面是否存在/home/test目录(是存在的)

sudo docker run busybox-1 [ -d /home/test ] && echo 'Directory found' || echo 'Directory not found'

那,它们之间到底存在什么不同呢?我们发现导出后的版本会比原来的版本稍微小一些。那是因为导出后,会丢失历史和元数据。执行下面的命令就知道了:

# 显示镜像的所有层(layer)

sudo docker images --tree

执行命令,显示下面的内容。正你看到的,导出后再导入(exported-imported)的镜像会丢失所有的历史,而保存后再加载(saveed-loaded)的镜像没有丢失历史和层(layer)。这意味着使用导出后再导入的方式,你将无法回滚到之前的层(layer),同时,使用保存后再加载的方式持久化整个镜像,就可以做到层回滚(可以执行 docker tag 来回滚之前的层)。

vagrant@ubuntu-13:~$ sudo docker images --tree

 ├─f502877df6a1 Virtual Size: 2.489 MB Tags: busybox-1-export:latest

 └─511136ea3c5a Virtual Size: 0 B

  └─bf747efa0e2f Virtual Size: 0 B

 └─48e5f45168b9 Virtual Size: 2.489 MB

  └─769b9341d937 Virtual Size: 2.489 MB

 └─227516d93162 Virtual Size: 2.489 MB Tags: busybox-1:latest

以下部分内容来自于:大桥下的蜗牛的Docker 问答录(100 问),更多有关Docker相关常见问题可参考:https://blog.lab99.org/post/docker-2016-07-14-faq.html

随着镜像分层平面化后,docker images –tree 这个命令就取消了。幸运的是,Nate Jones 写了一个工具,用于可视化镜像分层依赖,叫做 dockviz:https://github.com/justone/dockviz

对于 Mac 平台的用户,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brew 来进行安装:

brew install dockviz

对于其它平台的用户,可以直接去发布页面下载。

安装好后,直接执行 dockviz images –tree 即可:

├─<missing> Virtual Size: 1.1 MB

│ └─<missing> Virtual Size: 1.1 MB

│   └─176825169704 Virtual Size: 1.1 MB Tags: busybox-1:latest

├─616f38fe120d Virtual Size: 1.1 MB Tags: busybox-1-export:latest

在新版本Docker中也可以使用 docker history 命令来查看镜像历史。

未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