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中编译安装postgresql

以postgresql-9.6.2为例

# wget https://ftp.postgresql.org/pub/source/v9.6.2/postgresql-9.6.2.tar.gz
# tar zxvf postgresql-9.6.2.tar.gz
# cd postgresql-9.6.2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ostgresql
# make 
# make install

给postgresql添加用户 (因为创建database cluster时不能用root帐号)

# useradd postgres 
# passwd postgres

建立database cluster目标文件夹

# mkdir -p /mnt/data/pgsql 
# chown -R postgres /mnt/data/pgsql

环境变量设置

# su - postgres  //切换到postgres用户
$ vi .bash_profile

在末尾添加如下内容

# postgres 
PGDATA=/mnt/data/pgsql 
PATH=/usr/local/pgsql/bin:$PATH 
export PGDATA PATH

使环境变量生效

$ source .bash_profile

初始化数据库

pg_ctl initdb

启动数据库实例

$pg_ctl -D /mnt/data/pgsql -l logfile start //设置好PGDATA环境变量后,可以不带-D选项

关闭数据库实例

$ pg_ctl stop

Linux系统/run/systemd空间不足问题解决

之前说Debian8直接升级到Debian9,发现升级完成之后遇到一个问题,就是升级到Debian9之后,在/run/systemd出现可用空间不足问题,连个Nginx都不能启动,于是花了点时间解决了下。

报错详情:

Failed to reload daemon: Refusing to reload, not enough space available on /run/systemd. Currently, 10.5M are free, but a safety buffer of 16.0M is enforced.
Processing triggers for systemd (232-25+deb9u3) ...
Failed to reload daemon: Refusing to reload, not enough space available on /run/systemd. Currently, 10.5M are free, but a safety buffer of 16.0M is enforced.

df -h一下,发现这个目录确实空间不多:

root@elsenow-virmach-128:~#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udev             47M     0   47M   0% /dev
tmpfs            12M  880K   11M   8% /run
/dev/vda1       9.7G  1.9G  7.4G  21% /
tmpfs            58M     0   58M   0% /dev/shm
tmpfs           5.0M     0  5.0M   0% /run/lock
tmpfs            58M     0   58M   0% /sys/fs/cgroup
tmpfs            12M     0   12M   0% /run/user/0

很明显,是提示/run/systemd空间不足,我们只需要想办法给这个目录增加空间就行,一开始我还以为会很麻烦,没想到最后也就一行配置的事情,不多说,直接上代码:

vim /etc/fstab

tmpfs /run tmpfs nosuid,noexec,size=18M,nr_inodes=4096 0 0

也就是到/etc/fstab增加一行就行了。增加之后,保存,重启,问题就解决了。

linux centos下彻底删除文件 解决删除文件文件夹硬盘空间不释放不减少

最近删除一个比较大的文件发现空间没有减少,在网上查阅资料是删除后,因为还有人使用,空间没有释放。

0. 查看剩余空间

[root@xy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9.7G  805M  8.4G   9% /
/dev/sda6             199G  143G   47G  76% /usr
/dev/sda2              48G  309M   45G   1% /home
/dev/sda1              99M   12M   83M  12% /boot

1. 查看删除后没有释放的程序和文件

#lsof |grep delete



mysqld     2885     mysql  139u      REG        8,6 3909479780    7634958 /usr/local/mysql/data/xxx.MYD (deleted)

mysqld     2885     mysql  140u      REG        8,6  893916160    7634977 /usr/local/mysql/data/sms_client/yyy.MYI (deleted)

mysqld     2885     mysql  141u      REG        8,6 3179710840    7634978 /usr/local/mysql/data/sms_client/zzz.MYD (deleted)

2. kill掉这个程序.

# kill -9 2885

3. 查看删除后的空间

[root@xy ~]# df -h
文件系统              容量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3             9.7G  805M  8.4G   9% /
/dev/sda6             199G   24G  165G  13% /usr
/dev/sda2              48G  309M   45G   1% /home
/dev/sda1              99M   12M   83M  12% /boot
tmpfs                 2.0G     0  2.0G   0% /dev/shm

Linux下配置mysql数据库主从自动备份

当网站内容越来越多的时候,数据库也变得越来越大了。如果不小心误删了,或者被攻击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一切归零。到现在博主也认识到了数据库的重要性,于是决定研究研究数据库的自动备份。如果你是土豪那可以直接买各种云服务商的数据库,自带容灾备份的,安全性比较好。

本文仅讨论数据库放在本地的情况,备份方式为主从:即一台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另外一台服务器作为备份服务器,当主服务器故障时,可以通过备份服务器来接管/恢复。

先来看看数据库主备备份的原理:

MySQL主从又叫做Replication、AB复制。简单讲就是A和B两台机器做主从后,在A上写数据,另外一台B也会跟着写数据,两者数据实时同步的

MySQL主从是基于binlog的,主上须开启binlog才能进行主从。 主从过程大致有3个步骤 

1)主将更改操作记录到binlog里 

2)从将主的binlog事件(sql语句)同步到从本机上并记录在relaylog里 

3)从根据relaylog里面的sql语句按顺序执行

主上有一个log dump线程,用来和从的I/O线程传递binlog

从上有两个线程,其中I/O线程用来同步主的binlog并生成relaylog,另外一个SQL线程用来把relaylog里面的sql语句执行一遍

两种情况:一种是做备份用,一种是作为读用

简单的说就是master将数据库的改变写入二进制日志,slave同步这些二进制日志,并根据这些二进制日志进行数据操作。

环境介绍:

本次配置的环境为:centos7,使用LNMP1.4安装的Mysql5.5,主服务器为AWS服务器(下面简称主服务器),从服务器为京东云服务器(下面简称从服务器),现在需要将主服务器中名为img的数据库做主从同步,自动同步到从服务器上。

准备工具:xshell

一、复制数据库

1、首先要将主服务器的数据库复制到从服务器中。

用xshell连接主服务器,导出数据库:

mysqldump -uroot -p img >/root/img.sql
---输入数据库密码---

然后ls看下,可以看到一个 img.sql的文件。

2、用xshell连接从服务器,使用sftp命令远程到主服务器(有提示输入yes):

sftp root@主服务器IP地址
---输入ssh密码---
cd /root

然后ls看下,可以看到主服务器的目录,里面有个img.sql的文件,执行:

get img.sql

这样数据库文件就被复制到从服务器上了。 exit 退出sftp。

3、接下来在从服务器上建立一个名为img的数据库,排序规则设为uft8

mysql -uroot -p
---输入数据库密码---
create database img;
use img;
set names utf8;
source img.sql

这样就成功导入了,exit退出回到linux命令行。

二、主服务器配置

1、切回主服务器,用vim 编辑 /etc下的my.cnf,如图

未分类

这里主要配置的是server-id和log-bin。server-id用于区分不同主机上的数据库,log-bin是二进制文件的名字(可以随意命名)。同时,为了保证只同步需要的数据库,我们需要加上:

binlog-do-db=img
binlog-ignore-db=mysql

配置完成如图:

未分类

然后 :wq 保存退出,重启mysql:

service mysql restart

未分类

2、连接数据库进行如下操作:

mysql -uroot -p img
---输入数据库密码---
#以下为修改数据库连接权限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 to 'root'@'%' identified by '自定义密码';
flush privileges;
#下面为显示bin-log文件名和位置
show master status;

执行完最后一条后我们可以看到:

未分类

记下红框处的文件名和数字。

三、从服务器配置

1、连接到从服务器,用vim修改/etc下的my.cnf文件,把server-id改为2。

重启mysql服务:

service mysql restart

2、连接数据库,配置从数据库:

mysql -uroot -p
---输入数据库密码---
stop slave;
change master to
master_user='root',
master_password='你设置的自定义密码',
master_host='主服务器地址',
master_log_file='mysql-bin.000011',   #记下的上图红框的文件名
master_log_pos=255;   #记下的上图红框的位置
start slave;
show slave statusG   #查看是否安装成功

如图,这两个是YES就成功了

未分类

四、其他说明

现在只要主服务器上的数据库有变动,从服务器上也会时时变动,达到了数据库异地容灾备份的功能。如果需要多服务器备份,那么可以把多个服务器中my.cnf中的server_id修改为不同,并按以上教程重新配置一遍,每个服务器的数据库可做主服务器也可以做从服务器。

如要同步多个数据库,可在主服务器的my.cnf 中,添加多条 binlog-do-db,指向多个数据库。

解决Linux中PHP-FPM进程过量占用内存

1. 事情经过

其实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事情经过是这样的:我在写这篇文章前几天,对网站服务器进行了停机维护,其中包括更换操作系统、重新配置网站环境、更换博客程序、使用新模板等许多操作(包括误删数据库并没有)。然后问题就出现了!内存多次跑满(如图)!由于我在服务器商处设置了内存超量报警,导致收到了几十条报警信息。由于我这几天有些事情(因为懒并不是),没有认真打理网站,所以只是确定服务器未被入侵后就重启了之。这一拖就到了今天。但是问题早晚要解决!现在我们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未分类

2. 排查过程

实际上排查还是很简单的,直接使用 linux 自带的命令free -m 然后查看空闲内存确定是内存跑满,然后是使用top命令查看进程情况,并确定 cpu 状态正常。

(这里本应有一张我修复故障前的 top 命令结果图,但是我忘记截图了……)

查询结果可以看见我服务器中PHP-FPM进程占用了一半多的内存,找到原因,果断处理!

补充几条命令,会对你排错有帮助:

查看每个PHP-FPM进程的内存占用:ps -ylC php-fpm –sort:rss

查看消耗内存最多的前 40 个进程:ps auxw|head -1;ps auxw|sort -rn -k4|head -40

查看PHP-FPM的平均内存占用:ps –no-headers -o “rss,cmd” -C php-fpm | awk ‘{ sum+=$1 } END { printf (“%d%sn”, sum/NR/1024,”M”) }’

3. 处理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修改 php 的配置文件来限制PHP-FPM的创建和销毁。

我们找到 /www/server/php/etc/php-fpm.conf (在我服务器中是这个路径) 文件,用 vi 打开,找到 pm.max_children 也就是控制 php-fpm 子进程数量的字段,我修改前这个字段是 50,我将其修改为 25。再找到pm.max_spare_servers 这个字段表示空闲进程数的最大值,这个数应为pm.max_children 的 60%~80%,所以我设置为 17。

注意:如果pm.max_children设置过小可能会导致 502 错误频发,应按照自己服务器业务要求和服务器能力自行设置!

这样我们就修改好了配置文件 :wq 退出 vi,并使用 systemctl restart php-fpm 重启PHP-FPM。

未分类

(我基本可以确定,90%用户的php-fpm.conf文件与上图不同,大家自己找对应字段就好

4. 处理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重启服务后内存瞬间降低至 26%然后稳定到 50%,所以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

未分类

Linux系统下安装nfs并配置iptables

服务端安装

系统环境(Centos6.x)
nfs服务器IP:192.168.137.10
nfs客户端IP:192.168.137.11

1. 安装NFS

yum install -y nfs-utils
vim /etc/exports   ##nfs配置文件,写入如下信息
/home/ 192.168.137.0/24(rw,sync,all_squash,anonuid=501,anongid=501)

注:如上信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本地要共享出去的目录,第二部分为允许访问的主机(可以是一个IP也可以是一个IP段)第三部分就是小括号里面的,为一些权限选项。它表示:共享的目录为/home,信任的主机为192.168.137.0/24这个网段,权限为读写,同步,限定所有使用者,并且限定的uid和gid都为501。

2. NFS相关配置选项

未分类

3. 启动服务

service rpcbind start
service nfs start             ##成功启动的条件是防火墙没有做设置或者未开启。

客户端挂载NFS

yum install -y nfs-utils
#查看服务器端都共享了哪些目录 
showmount -e 192.168.137.10
/home 192.168.137.0/24(rw,sync,all_squash,anonuid=501,anongid=501)
#挂载
mount -t nfs -o nolock 192.168.137.10:/home /mnt
#查看挂载的情况
df -h
Filesystem      Size  Used Avail Use% Mounted on
/dev/sda3        28G  1.5G   25G   6% /
tmpfs           1.9G     0  1.9G   0% /dev/shm
/dev/sda1       194M   27M  158M  15% /boot
/home           480G   10G  470G  47% /mnt

iptables设置

以上nfs服务端和客户端能正常使用的前提是系统没设置防火墙,或者未开启iptables.
实际在生产环境下,为了系统和业务的安全性我们都有设置防火墙。那么需要添加iptables的端口。

vim /etc/sysconfig/nfs        #指定以下的端口号

RQUOTAD_PORT=10001
LOCKD_TCPPORT=10002
LOCKD_UDPPORT=10003
MOUNTD_PORT=10004
STATD_PORT=10005

查看当前这5个服务的端口并记录下来:

rpcinfo -p    #nfs  2049, portmapper  111, 将剩下的三个服务的端口随便选择一个记录下来

添加iptables设置: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111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p udp --dport 111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2049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p udp --dport 2049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p tcp --dport 10001:10005 -j ACCEPT
iptables -A INPUT -p udp --dport 10001:10005 -j ACCEPT
service iptables save
service iptables restart

重启服务:

service rpcbind restart
service nfs restart

linux MariaDB(MySQL)数据库更改用户权限

平时维护MariaDB(MySQL)数据库服务器,难免会用到一些常用的命令,MariaDB数据库长时间不出问题,有些sql语句就会忘记,之前也没有记载,今天没事就记录下,也共享给大家一块看看,有不足之处还望谅解。

本文操作适用于MariaDB所有版本,适用于MySQL5.2以上版本
本文生产环境Centos7.3 64位 ,MariaDB server 10.2.5

MariaDB 赋予用户权限命令的简单格式可概括为:

grant 权限 on 数据库对象 to 用户;

# mysql -u root -p //登录数据库
 Enter password:
 MariaDB [(none)]> show databases; //查看当前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库
 MariaDB [(none)]> create database renwole; //新建数据库名为“renwole”
 MariaDB [renwoleBD]> show tables; //显示某个数据库中的表文件
 MariaDB [(none)]> select version(),current_date; //查看数据库版本和当前日期
 MariaDB [(none)]> drop database renwole; //删除renwole数据库
 MariaDB [renwoleDB]> desc 表名称; //查看数据库表结构
 MariaDB [(none)]> show variables like '%dir%'; //查看数据库存储路径
 MariaDB [(none)]> show grants; 查看当前用户权限
 MariaDB [(none)]> show grants for root@'localhost'; //查看用户权限

下面就MariaDB数据库实例讲解,例如:

创建添加一个renwole用户,密码为renwole123

# mysql -u root -p //登录数据库
 Enter password:
 MariaDB [(none)]> insert into mysql.user(Host,User,Password) values("localhost","renwole",password("renwole123"));

新建一个renwoleDB数据库,并授权用户renwole拥有该数据库的所有权限。

MariaDB [(none)]> create database renwoleDB; //新建
 MariaDB [(none)]>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renwoleDB.* to renwole@% identified by 'renwole123'; //授权,关键字 “privileges” 可以省略。
 MariaDB [(none)]> flush privileges; //刷新用户权限

如果想给一个用户查询、插入、更新、删除数据库中的所有表数据权利,可以这样来写:

MariaDB [(none)]> grant select on on renwoleDB.* to renwole@’%’ //查询
 MariaDB [(none)]> grant insert on on renwoleDB.* to renwole@’%’ //插入
 MariaDB [(none)]> grant update on on renwoleDB.* to renwole@’%’ //更新
 MariaDB [(none)]> grant delete on on renwoleDB.* to renwole@’%’ //删除

或者,用一个语句命令替代:

MariaDB [(none)]> grant select,insert,delete,update on renwoleDB.* to renwole@’%’ identified by 'renwole123';

如果想查看所有Mysql用户的权限,代码如下;

MariaDB [(none)]> SELECT DISTINCT CONCAT('User: ''',user,'''@''',host,''';') AS query FROM mysql.user;

如果想删除一个用户及权限,可以这样写;

MariaDB [(none)]> drop user renwole@localhost;

如果想修改一个用户密码;

MariaDB [(none)]> update mysql.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New-password') where User="renwole" and Host="%";
 MariaDB [(none)]> flush privileges;

添加高级root用户整个mysql服务器权限

grant all on *.* to root@'%' identified by 'Password';

注意:【identified by】这个句子可以顺带设置密码,如果不指定该用户口令不变。

撤销已经赋予给MariaDB用户的权限。
revoke 跟 grant 的语法相似,只需要把关键字 “to” 换成 “from” 即可,例如:

grant all on *.* to renwole@%;
revoke all on *.* from renwole@%;

MariaDB数据库的 grant、revoke 用户权限注意事项;grant, revoke 用户权限后,该用户只有重新连接 MySQL 数据库,权限才能生效。如果想让授权的用户,也可以将这些权限 grant 给其他用户,需要选项 “grant option“,例如:

MariaDB [(none)]> grant select on renwoleDB.* to renwole@% with grant option;

这个特性一般用不到。实际中,数据库权限最好由root用户来统一管理。

注意:有时候renwole@’%’授权任意主机连接的时候需要加单引号,但有时又不需要。

如何在 Linux / Unix 上使用 awk 打印文件名

Q:我想在 Linux / 类Unix 系统上使用 awk 打印文件名。 如何使用 awk 的 BEGIN 特殊模式打印文件名? 我可以使用 gawk/awk 打印当前输入文件的名称吗?(LCTT 译注:读者最好能有一些 awk 的背景知识,否则阅读本文的时候会有一些困惑)

在 FILENAME 变量中存放着当前输入文件的名称。 您可以使用 FILENAME 显示或打印当前输入文件名,如果在命令行中未指定文件,则 FILENAME 的值为 – (标准输入)(LCTT 译注:多次按下回车键即可看到效果)。 但是,除非由 getline 设置,否则 FILENAME 在 BEGIN 特殊模式中未定义。

使用 awk 打印文件名

使用语法如下:

awk '{ print FILENAME }' fileNameHere 
awk '{ print FILENAME }' /etc/hosts

因 awk 逐行读取文件,因此,你可能看到多个文件名,为了避免这个情况,你可以使用如下的命令:(LCTT 译注:FNR 表示当前记录数,只在文件中有效)

awk 'FNR == 1{ print FILENAME } ' /etc/passwd 
awk 'FNR == 1{ print FILENAME } ' /etc/hosts

未分类

使用 awk 的 BEGIN 特殊规则打印文件名

使用下面的语法:(LCTT 译注:ARGV[I] 表示输入的第 i 个参数)

awk 'BEGIN{print ARGV[1]}' fileNameHere 
awk 'BEGIN{print ARGV[1]}{ print "someting or do something on data" }END{}' fileNameHere 
awk 'BEGIN{print ARGV[1]}' /etc/hosts

示例输出:

/etc/hosts

然而,ARGV[1] 并不是每一次都能奏效,例如:

ls -l /etc/hosts | awk 'BEGIN{print ARGV[1]} { print }'

你需要将它修改如下(假设 ls -l 只产生一行输出):

ls -l /etc/hosts | awk '{ print "File: " $9 ", Owner:" $3 ", Group: " $4 }'

示例输出:

File: /etc/hosts, Owner:root, Group: root

处理由通配符指定的多个文件名
使用如下的示例语法:

awk '{ print FILENAME; nextfile } ' *.c 
awk 'BEGIN{ print "Starting..."} { print FILENAME; nextfile }END{ print "....DONE"} ' *.conf

示例输出:

Starting...
blkid.conf
cryptconfig.conf
dhclient6.conf
dhclient.conf
dracut.conf
gai.conf
gnome_defaults.conf
host.conf
idmapd.conf
idnalias.conf
idn.conf
insserv.conf
iscsid.conf
krb5.conf
ld.so.conf
logrotate.conf
mke2fs.conf
mtools.conf
netscsid.conf
nfsmount.conf
nscd.conf
nsswitch.conf
openct.conf
opensc.conf
request-key.conf
resolv.conf
rsyncd.conf
sensors3.conf
slp.conf
smartd.conf
sysctl.conf
vconsole.conf
warnquota.conf
wodim.conf
xattr.conf
xinetd.conf
yp.conf
....DONE

nextfile 告诉 awk 停止处理当前的输入文件。 下一个输入记录读取来自下一个输入文件。 更多信息,请参见 awk/gawk[1] 命令手册页https://www.gnu.org/software/gawk/manual/

man awk 
man gawk

在 Linux 上使用 NTP 保持精确的时间 | Linux 中国

如何保持正确的时间,如何使用 NTP 和 systemd 让你的计算机在不滥用时间服务器的前提下保持同步。

它的时间是多少?

让 Linux 来告诉你时间的时候,它是很奇怪的。你可能认为是使用 time 命令来告诉你时间,其实并不是,因为 time 只是一个测量一个进程运行了多少时间的计时器。为得到时间,你需要运行的是 date 命令,你想查看更多的日期,你可以运行 cal 命令。文件上的时间戳也是一个容易混淆的地方,因为根据你的发行版默认情况不同,它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显示方法。下面是来自 Ubuntu 16.04 LTS 的示例:

$ ls -l
drwxrwxr-x 5 carla carla 4096 Mar 27 2017 stuff
drwxrwxr-x 2 carla carla 4096 Dec 8 11:32 things
-rw-rw-r-- 1 carla carla 626052 Nov 21 12:07 fatpdf.pdf
-rw-rw-r-- 1 carla carla 2781 Apr 18 2017 oddlots.txt

有些显示年,有些显示时间,这样的方式让你的文件更混乱。GNU 默认的情况是,如果你的文件在六个月以内,则显示时间而不是年。我想这样做可能是有原因的。如果你的 Linux 是这样的,尝试用 ls -l –time-style=long-iso 命令,让时间戳用同一种方式去显示,按字母顺序排序。请查阅 如何更改 Linux 的日期和时间:简单的命令[1] 去学习 Linux 上管理时间的各种方法。

检查当前设置

NTP —— 网络时间协议,它是保持计算机正确时间的老式方法。ntpd 是 NTP 守护程序,它通过周期性地查询公共时间服务器来按需调整你的计算机时间。它是一个简单的、轻量级的协议,使用它的基本功能时设置非常容易。systemd 通过使用 systemd-timesyncd.service 已经越俎代庖地 “干了 NTP 的活”,它可以用作 ntpd 的客户端。

在我们开始与 NTP “打交道” 之前,先花一些时间来了检查一下当前的时间设置是否正确。

你的系统上(至少)有两个时钟:系统时间 —— 它由 Linux 内核管理,第二个是你的主板上的硬件时钟,它也称为实时时钟(RTC)。当你进入系统的 BIOS 时,你可以看到你的硬件时钟的时间,你也可以去改变它的设置。当你安装一个新的 Linux 时,在一些图形化的时间管理器中,你会被询问是否设置你的 RTC 为 UTC(世界标准时间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时区,因为所有的时区和夏令时都是基于 UTC 的。你可以使用 hwclock 命令去检查:

$ sudo hwclock --debug
hwclock from util-linux 2.27.1
Using the /dev interface to the clock.
Hardware clock is on UTC time
Assuming hardware clock is kept in UTC time.
Waiting for clock tick...
...got clock tick
Time read from Hardware Clock: 2018/01/22 22:14:31
Hw clock time : 2018/01/22 22:14:31 = 1516659271 seconds since 1969
Time since last adjustment is 1516659271 seconds
Calculated Hardware Clock drift is 0.000000 seconds
Mon 22 Jan 2018 02:14:30 PM PST .202760 seconds

Hardware clock is on UTC time 表明了你的计算机的 RTC 是使用 UTC 时间的,虽然它把该时间转换为你的本地时间。如果它被设置为本地时间,它将显示 Hardware clock is on local time。

你应该有一个 /etc/adjtime 文件。如果没有的话,使用如下命令同步你的 RTC 为系统时间,

$ sudo hwclock -w

这个命令将生成该文件,内容看起来类似如下:

$ cat /etc/adjtime
0.000000 1516661953 0.000000
1516661953
UTC

新发明的 systemd 方式是去运行 timedatectl 命令,运行它不需要 root 权限:

$ timedatectl
 Local time: Mon 2018-01-22 14:17:51 PST
 Universal time: Mon 2018-01-22 22:17:51 UTC
 RTC time: Mon 2018-01-22 22:17:51
 Time zone: America/Los_Angeles (PST, -0800)
 Network time on: yes
NTP synchronized: yes
 RTC in local TZ: no

RTC in local TZ: no 表明它使用 UTC 时间。那么怎么改成使用本地时间?这里有许多种方法可以做到。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一个图形配置工具,比如像 openSUSE 中的 YaST。你也可使用 timedatectl:

$ timedatectl set-local-rtc 0

或者编辑 /etc/adjtime,将 UTC 替换为 LOCAL。

systemd-timesyncd 客户端

现在,我已经累了,但是我们刚到非常精彩的部分。谁能想到计时如此复杂?我们甚至还没有了解到它的皮毛;阅读 man 8 hwclock 去了解你的计算机如何保持时间的详细内容。

systemd 提供了 systemd-timesyncd.service 客户端,它可以查询远程时间服务器并调整你的本地系统时间。在 /etc/systemd/timesyncd.conf 中配置你的(时间)服务器。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都提供了一个默认配置,它指向他们维护的时间服务器上,比如,以下是 Fedora 的:

[Time]
#NTP=
#FallbackNTP=0.fedora.pool.ntp.org 1.fedora.pool.ntp.org

你可以输入你希望使用的其它时间服务器,比如你自己的本地 NTP 服务器,在 NTP= 行上输入一个以空格分隔的服务器列表。(别忘了取消这一行的注释)NTP= 行上的任何内容都将覆盖掉 FallbackNTP 行上的配置项。

如果你不想使用 systemd 呢?那么,你将需要 NTP 就行。

配置 NTP 服务器和客户端

配置你自己的局域网 NTP 服务器是一个非常好的实践,这样你的网内计算机就不需要不停查询公共 NTP 服务器。在大多数 Linux 上的 NTP 都来自 ntp 包,它们大多都提供 /etc/ntp.conf 文件去配置时间服务器。查阅 NTP 时间服务器池[2] 去找到你所在的区域的合适的 NTP 服务器池。然后在你的 /etc/ntp.conf 中输入 4 – 5 个服务器,每个服务器用单独的一行:

driftfile /var/ntp.drift
logfile /var/log/ntp.log
server 0.europe.pool.ntp.org
server 1.europe.pool.ntp.org
server 2.europe.pool.ntp.org
server 3.europe.pool.ntp.org

driftfile 告诉 ntpd 它需要保存用于启动时使用时间服务器快速同步你的系统时钟的信息。而日志也将保存在他们自己指定的目录中,而不是转储到 syslog 中。如果你的 Linux 发行版默认提供了这些文件,请使用它们。

现在去启动守护程序;在大多数主流的 Linux 中它的命令是 sudo systemctl start ntpd。让它运行几分钟之后,我们再次去检查它的状态:

$ ntpq -p
 remote refid st t when poll reach delay offset jitter
==============================================================
+dev.smatwebdesi 192.168.194.89 3 u 25 64 37 92.456 -6.395 18.530
*chl.la 127.67.113.92 2 u 23 64 37 75.175 8.820 8.230
+four0.fairy.mat 35.73.197.144 2 u 22 64 37 116.272 -10.033 40.151
-195.21.152.161 195.66.241.2 2 u 27 64 37 107.559 1.822 27.346

我不知道这些内容是什么意思,但重要的是,你的守护程序已经与时间服务器开始对话了,而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你可以去运行 sudo systemctl enable ntpd 命令,永久启用它。如果你的 Linux 没有使用 systemd,那么,给你留下的家庭作业就是找出如何去运行 ntpd。

现在,你可以在你的局域网中的其它计算机上设置 systemd-timesyncd,这样它们就可以使用你的本地 NTP 服务器了,或者,在它们上面安装 NTP,然后在它们的 /etc/ntp.conf 上输入你的本地 NTP 服务器。

NTP 服务器会受到攻击,而且需求在不断增加。你可以通过运行你自己的公共 NTP 服务器来提供帮助。下周我们将学习如何运行你自己的公共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