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之mariaDB的应用(论坛的搭建)

在mariadb的学习后,可以简单搭建一个论坛;
由于我之前已经下载了论坛文件的压缩包,这里就直接使用了

(1)下载模板Discuz_X3.2_SC_UTF8.zip

未分类

(2)解压包Discuz_X3.2_SC_UTF8.zip ##有readme,upload,utility,database四个目录

未分类

(3)cp -r upload/ /var/www/html/ ##把解压出来的upload目录复制到/var/www/html/

未分类

(4)chmod 777 /var/www/html/upload/* -R ##给目录下所有文件权限

未分类

测试:地址栏:IP/upload ##进行安装

未分类

安装

未分类

设置管理员用户密码

未分类

登录

未分类

主页

未分类

每一步都有提示,按提示安装

curl  -I   域名    域名         ##查看网站详情

baidu:

未分类

网易邮箱163:服务器采用nginx(俄罗斯的)

未分类

linux shell grep/awk/sed 匹配tab

处理文件的命令实在是多, sed, awk, grep等。遇到了需要匹配tab的情况, 记录一下。

例子如下:找出文本中第一列是1的行。

文本a

1    2    3
12    3    31
21    1    3

解法1 : 直接使用正则表达式, ^表示开头, t表示tab

grep -P "^1t" a

解法2 : awk循环行,并判断

awk '{if($1 == 1) print $0}' a

解法3: sed 中使用正则,-n 只打印匹配行

sed -n '/^1t/p' a

AWS 时间同步服务chrony,Amazon Linux设置时间

Amazon提供可从实例访问的Amazon Time Sync服务,以前在AWS实例进行时间同步需要与外部的服务器进行NTP通信,但现在实例无需访问Internet就可进行时间同步。

Amazon Time Sync的特点如下。

  • 无需访问Internet
  • 无需配置安全组规则或网络ACL
  • 使用chrony 客户端
  • 自动消除在 UTC 中添加的任何闰秒
  • 使用IP地址为 169.254.169.123

cat /etc/system-release 命令,确认当前的Amazon Linux版本。

$ cat /etc/system-release
Amazon Linux AMI release 2017.03

Amazon Linux配置Amazon Time Sync Service

登陆到EC2实例后,yum remove 命令卸载NTP服务。

# yum remove ntp* -y

卸载ntp服务之后, yum install命令安装chrony服务。

# yum install chrony -y

确认 /etc/chrony.conf 文件里包含以下配置。

server 169.254.169.123 prefer iburst

最后 service 命令启动chronyd服务,并使用 chkconfig 命令设定开机自动启动。

# service chronyd start
# chkconfig chronyd on

更多详细信息,参照 https://docs.aws.amazon.com/zh_cn/AWSEC2/latest/UserGuide/set-time.html

三款简单而优秀的 Linux 网络监视工具

你可以通过这三个 Linux 命令了解当前网络的大量信息。iftop 通过进程号跟踪网络连接,nethogs 快速告知你哪些进程在占用你的带宽,而 vnstat 以一个良好的轻量级守护进程在后台运行,并实时记录你的网络使用情况。

iftop

令人称赞的 iftop 可以监听您指定的网络接口,并以 top 的样式呈现。

这是一个不错的小工具,可以用于找出网络拥塞,测速和维持网络流量总量。看到自己到底在用多少带宽往往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仍然记得电话线路、调制解调器,“高速”到令人惊叫的 kb 和实时波特率的老人们。我们在很久之前就不再使用波特率,转而钟情于比特率。波特率用于衡量信号变化,尽管有时候与比特率相同,但大多数情况下并非如此。

如果你只有一个网络接口,直接运行 iftop 即可。不过 iftop 需要 root 权限:

$ sudo iftop

如果你有多个网络接口,那就指定你要监控的接口:

$ sudo iftop -i wlan0

就像 top 命令一样,你可以在命令运行时更改显示选项:

  • h 切换帮助界面。
  • n 是否解析域名。
  • s 切换源地址的显示,d 则切换目的地址的显示。
  • S 是否显示端口号。
  • N 是否解析端口;若关闭解析则显示端口号。
  • t 切换文本显示界面。默认的显示方式需要 ncurses。我个人认为图 1 的显示方式在组织性和可读性都更加良好。
  • p 暂停显示更新。
  • q 退出程序。

未分类

当你切换显示设置的时候,iftop 并不会中断监测流量。当然你也可以单独监测一台主机。而这需要该主机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现在,我很好奇 Pandora(LCTT 译注:一家美国的电台公司)能给我贫瘠的带宽带来多大的负载。因此我首先使用 dig 命令找到他们的 IP 地址:

$ dig A pandora.com
[...]
;; ANSWER SECTION:
pandora.com.            267     IN      A       208.85.40.20
pandora.com.            267     IN      A       208.85.40.50

那子网掩码呢?ipcalc 会告诉我们:

$ ipcalc -b 208.85.40.20
Address:   208.85.40.20   
Netmask:   255.255.255.0 = 24
Wildcard:  0.0.0.255  
=>
Network:   208.85.40.0/24 

现在,将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提供给 iftop:

$ sudo iftop -F 208.85.40.20/24 -i wlan0

很棒的不是么?而我也很惊奇地发现,Pandora 在我的网络上,每小时大约使用 500kb。并且就像大多数流媒体服务一样,Pandora 的流量在迅速增长,并依靠缓存稳定下来。

你可以使用 -G 选项对 IPv6 地址执行相同的操作。查阅友好的 man 可以帮助你了解 iftop 的其他功能,包括使用个人配置文件自定义你的默认选项,以及使用自定义过滤(请参阅 PCAP-FILTER 来获取过滤指南)。

nethogs

当你想要快速了解是谁在吸取你的带宽的时候,nethogs 是个快速而简单的方法。你需要以 root 身份运行并指定要监听的接口。它会给你显示大量的应用程序及其进程号,所以如果你想的话,你可以借此杀死任一进程。

$ sudo nethogs wlan0
nethogs version 0.8.1
PID USER   PROGRAM              DEV    SENT   RECEIVED       
7690 carla /usr/lib/firefox     wlan0 12.494 556.580 KB/sec
5648 carla .../chromium-browser wlan0  0.052   0.038 KB/sec
TOTAL                                 12.546 556.618 KB/sec 

nethogs 并没有多少选项:在 kb/s、kb、b、mb之间循环,按接收和发送的数据包排序,调整刷新延迟。具体请看man nethogs,或者是运行 nethogs -h。

vnstat

vnstat是最容易使用的网络数据收集工具。它十分轻量并且不需要 root 权限。它以守护进程在后台运行,因此可以实时地记录你的网络数据。单个 vnstat 命令就可以显示所累计的数据。

$ vnstat -i wlan0
Database updated: Tue Oct 17 08:36:38 2017
   wlan0 since 10/17/2017
          rx:  45.27 MiB      tx:  3.77 MiB      total:  49.04 MiB
   monthly
                     rx      |     tx      |    total    |   avg. rate
     ------------------------+-------------+-------------+---------------
       Oct '17     45.27 MiB |    3.77 MiB |   49.04 MiB |    0.28 kbit/s
     ------------------------+-------------+-------------+---------------
     estimated        85 MiB |       5 MiB |      90 MiB |
   daily
                     rx      |     tx      |    total    |   avg. rate
     ------------------------+-------------+-------------+---------------
         today     45.27 MiB |    3.77 MiB |   49.04 MiB |   12.96 kbit/s
     ------------------------+-------------+-------------+---------------
     estimated       125 MiB |       8 MiB |     133 MiB |

默认情况下它会显示所有的网络接口。使用 -i 选项来选择某个接口。也可以像这样合并多个接口的数据:

$ vnstat -i wlan0+eth0+eth1

你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过滤数据显示:

  • -h 按小时显示统计信息。
  • -d 按天显示统计信息.
  • -w 和 -m 分别按周和月份来显示统计信息。
  • 使用 -l 选项查看实时更新。

以下这条命令将会删除 wlan1 的数据库并不再监视它:

$ vnstat -i wlan1 --delete

而下面这条命令将会为你的一个网络接口创建一个别名。这个例子使用了 Ubuntu 16.04 的一个有线接口名称:

$ vnstat -u -i enp0s25 --nick eth0

默认情况下,vnstat 会监视 eth0。你可以在 /etc/vnstat.conf 对它进行修改,或者在你的家目录下创建你自己的个人配置文件。请参阅 man vnstat 以获取完整的指南。

你也可以安装 vnstati 来创建简单的彩图(图 2):

$ vnstati -s -i wlx7cdd90a0a1c2 -o vnstat.png

未分类

请参阅 man vnstati 以获取完整的选项。

Linux 设置定时任务crontab命令

1、 crontab命令概念

crontab命令用于设置周期性被执行的指令。该命令从标准输入设备读取指令,并将其存放于“crontab”文件中,以供之后读取和执行。

cron 系统调度进程。 可以使用它在每天的非高峰负荷时间段运行作业,或在一周或一月中的不同时段运行。cron是系统主要的调度进程,可以在无需人工干预的情况下运行作业。

crontab命令允许用户提交、编辑或删除相应的作业。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有一个crontab文件来保存调度信息。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cron.deny 和 cron.allow 这两个文件来禁止或允许

用户拥有自己的crontab文件。

2、检查是否安装了crontab,如果提示未安装请自行安装,crontab安装包在系统光盘里面的pacekage文件夹,也可以进入此网站找 http://rpmfind.net/ 相对应的crontab安装包。
未分类
3、 crontab服务启动与关闭。
未分类
4、 全局配置文件:

crontab在/etc目录下面存在cron.hourly,cron.daily,cron.weekly,cron.monthly,cron.d五个目录和crontab,cron.deny二个文件。
未分类
cron.daily是每天执行一次的job

cron.weekly是每个星期执行一次的job

cron.monthly是每月执行一次的job

cron.hourly是每个小时执行一次的job

cron.d是系统自动定期需要做的任务

crontab是设定定时任务执行文件

cron.deny文件就是用于控制不让哪些用户使用Crontab的功能

5、 用户配置文件:

每个用户都有自己的cron配置文件,通过crontab -e 就可以编辑,一般情况下我们编辑好用户的cron配置文件保存退出后,系统会自动就存放于/var/spool/cron/目录中,文件以用户名命名.linux的cron服务是每隔一分钟去读取一次/var/spool/cron,/etc/crontab,/etc/cron.d下面所有的内容.
未分类
6、 crontab文件格式:

  *           *        *        *        *           command

minute   hour    day   month   week      command

分          时         天      月        星期       命令

未分类
minute: 表示分钟,可以是从0到59之间的任何整数。

hour:表示小时,可以是从0到23之间的任何整数。

day:表示日期,可以是从1到31之间的任何整数。

month:表示月份,可以是从1到12之间的任何整数。

week:表示星期几,可以是从0到7之间的任何整数,这里的0或7代表星期日。

command:要执行的命令,可以是系统命令,也可以是自己编写的脚本文件。

7、 特殊字符:

星号(*):代表所有可能的值,例如month字段如果是星号,则表示在满足其它字段的制约条件后每月都执行该命令操作。

逗号(,):可以用逗号隔开的值指定一个列表范围,例如,“1,2,5,7,8,9”。

中杠(-):可以用整数之间的中杠表示一个整数范围,例如“2-6”表示“2,3,4,5,6”。

正斜线(/):可以用正斜线指定时间的间隔频率,例如“0-23/2”表示每两小时执行一次。同时正斜线可以和星号一起使用,例如*/10,如果用在minute字段,表示每十分钟执行一次。

8、在home目录下编写一个test.sh脚本,脚本功能是把/home下ifcfg-eth0这个文本复制到/mnt目录下。
未分类
9、运行crontab –e 编写一条定时任务 */5 * * * * /home/test.sh 在每5分钟执行一次test.sh脚本。
未分类
未分类
10、查询当前用户定时任务或删除当前用户定时任务。
未分类
11、设置crond开机自动启动。
未分类
12、实例:
未分类

CentOS/Linux下设置IP地址

CentOS/Linux下设置IP地址

1、临时修改

1.1 修改IP地址

# ifconfig eth0 192.168.100.100

1.2 修改网关地址

#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00.1 dev eth0

1.3 修改DNS

# echo “nameserver 8.8.8.8” >> /etc/resolv.conf

这个时候就可以上网了,上网的IP地址为192.168.100.100,网关地址为192.168.100.1。但是这样的设置是临时性的,一旦重启网卡或者重启服务器,除了1.3的操作其他均会被还原,这样的方式只适合临时IP修改,想要永久性修改网卡配置文件,就需要修改相应的文件

2、永久性修改

2.1 修改IP地址

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文件,如果有多张网卡,则修改相应的网卡

#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网卡对应的设备别名
BOOTPROTO=static #网卡获得ip地址的方式(默认为dhcp,表示自动获取)
HWADDR=00:07:E9:05:E8:B4 #网卡MAC地址(物理地址)
IPADDR=192.168.100.100 #IP地址
NETMASK=255.255.255.0 #子网掩码
ONBOOT=yes #系统启动时是否激活此设备

2.2 修改网关地址

修改/etc/sysconfig/network文件

# vi /etc/sysconfig/network

NETWORKING=yes #表示系统是否使用网络,no表示不能使用网络
HOSTNAME=doiido #设置本机的主机名,要和/etc/hosts中设置的主机名相同
GATEWAY=192.168.100.1 #设置网关的IP地址
这个时候已经可以ping通IP地址,但是还无法ping通域名,因此需要修改DNS

2.3 修改DNS

修改/etc/resolv.conf文件

# vi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8.8.8.8 #google域名服务器
nameserver 114.144.114.114 #国内域名服务器

2.4 重启网卡

#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正在关闭接口 eth0: [确定]
关闭环回接口: [确定]
弹出环回接口: [确定]
弹出界面 eth0: [确定]

这个时候,系统就可以正常的上网了

#注:其实网关地址和DNS也是可以写在ifcfg-eth0中,但是为了规范起见,将他们分开写

Linux终端前缀变成-bash-4.2#解决办法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每次登陆终端提示就是这样子:

Last login: Fri Jan 19 15:57:15 2018 from 
Welcome to JCLOUD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bash-4.2#

后来以为是软件环境问题,找到了个解决办法:

终端输入:PS1="[root@localhost ~]"

之后看起来是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一直是这样子的提示,进出目录该有的提示都没有,就是个摆设。

后来找到了正确的解决方法。

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是.bashrc文件被破坏,导致里面没有该有的内容
那是什么内容呢?就是这个:

PS1='[u@h W]$ '

因为我把rm改造为mv之后,没有加上这个代码,导致读取不到,所以就显示bash-4.2,把这个代码加入.bashrc之后,source .bashrc即可恢复。

上代码示例:

PS1='[u@h W]$ '>>.bashrc
source .bashrc

这样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希望对出现此问题的有帮助。

Linux ssh双向免密认证

一、实现原理

使用一种被称为”公私钥”认证的方式来进行ssh登录。”公私钥”认证方式简单的解释是:
首先在客户端上创建一对公私钥(公钥文件:~/.ssh/id_rsa.pub;私钥文件:~/.ssh/id_rsa),然后把公钥放到服务器上(~/.ssh/authorized_keys),自己保留好私钥。当ssh登录时,ssh程序会发送私钥去和服务器上的公钥做匹配。如果匹配成功就可以登录了。

二、实验环境

node1机:192.168.5.10
node2机:192.168.5.20

三、Linux/Unix双机建立信任

3.1 在node1机生成证书

在node1机root用户下执行ssh-keygen命令,在需要输入的地方,直接回车,生成建立安全信任关系的证书。

[root@node1 ~]# ssh-keygen -t rsa

未分类

注意:在程序提示输入passphrase时直接输入回车,表示无证书密码。
   
上述命令将生成私钥证书id_rsa和公钥证书id_rsa.pub,存放在用户家目录的.ssh子目录中。

3.2 查看生成密钥的文件

[root@node1 ~]# ll  /root/.ssh/

未分类

3.3 node1对node2建立信任关系

将公钥证书id_rsa.pub复制到机器node2的root家目录的.ssh子目录中,同时将文件名更换为authorized_keys,此时需要输入node2机的root用户密码(还未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了客户端到服务器端的信任关系后,客户端就可以不用再输入密码,就可以从服务器端拷贝数据了。

[root@node1 ~]# scp -r /root/.ssh/id_rsa.pub 192.168.5.20:/root/.ssh/authorized_keys

未分类

3.4 node2对node1建立信任关系

在node2机上执行同样的操作,建立node2对node1的信任关系。

[root@node2 ~]# ssh-keygen -t rsa

未分类

查看文件

[root@node2 ~]# ll  /root/.ssh/

未分类

[root@node2 ~]# scp -r /root/.ssh/id_rsa.pub 192.168.5.10:/root/.ssh/authorized_keys

未分类

注意:记得修改authorized_keys权限

[root@node1 ~]# chmod 600 /root/.ssh/authorized_keys

四、测试

在node1机上:

[root@node1 ~]# scp /opt/test.txt 192.168.5.20:/opt/

未分类

在node2机上:

[root@node2 ~]# scp /opt/test22.txt 192.168.5.10:/opt/

未分类

五、远程执行命令

命令格式:ssh 远程用户名@远程主机IP地址 ‘远程命令或者脚本’

[root@node2 ~]# ssh [email protected] 'hostname'

未分类

Linux VPS采用Rsync实现网站文件/服务器数据同步增量备份

无论我们选择虚拟主机,还是选择VPS、服务器,最为关键的就是服务器中的数据。相对而言,选择优质服务商和服务器的意外几率会小一些,但也不是没有。因为服务器的意外不是商家和我们用户控制的,包括服务器中程序的问题,也可能是我们人为的操作问题。

如果网站数据量不大,我们可以采用定期人工备份或者利用定时备份脚本。一键包环境或者是WEB面板都带有自动备份到本地和远程服务器的功能。如果数据量较大,我们其实可以采用Rsync实现同步增量备份。下面的记录是通过Rsync实现文件同步增量备份的。
设置过程却是比较繁琐,如果我们普通项目用户可以使用商家自带的快照定时或者脚本环境带的自动备份功能,以及我们自己的定期备份。(本文来自:https://www.laobuluo.com/1070.html)

第一、准备工作

1、数据备份

如果我们没有把握一次性搞定,我们可以准备两台测试环境服务器实现Rsync同步备份功能之后再用到生产环境。如果用到生产环境,我们可以将服务器快照备份,或者将网站、项目数据备份。

2、服务器准备

这里我们采用的是Rsync同步增量备份,所以我们需要准备主服务器、以及一台备份服务器。鉴于数据备份后的功能,我们可以直接备份到备份服务器某一个目录,或者将备份服务器安装主服务器环境,将需要备份的网站项目备份到对应的同目录中。

3、端口开放

如果我们服务器没有设定iptables防火墙规则,那就不要设置端口。如果我们有设置iptables防火墙,那就需要将873端口添加放行。

vi /etc/sysconfig/iptables

打开iptables规则文档,添加:

-A INPUT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873 -j ACCEPT

未分类

编辑保存之后,然后/etc/init.d/iptables restart重启才能生效。同样的方法,我们需要在主服务器和备份服务器同时设置。

第二、配置备份服务器

1、安装rsync

未分类

2、配置文件

vi /etc/xinetd.d/rsync

将配置文件disable参数从”yes”换成”no”。

3、创建配置文件

vi /etc/rsyncd.conf

创建文件,然后将下面脚本添加: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pidfile = /var/run/rsyncd.pid
lock file = /var/run/rsync.lock
secrets file = /etc/rsync.pass
motd file = /etc/rsyncd.Motd
#创建一个模块名称,后面需要一致
[www.laobuluo.com]
#备份服务器目录地址
path = /home/wwwroot/www.laobuluo.com
#对应上面模块名称
comment = www.laobuluo.com
uid = root
gid = root
port = 873
use chroot = no
read only = no
list = no
max connections = 200
timeout = 600
#创建一个同步用户名,随便取,反正后面出现的时候要一致
auth users = www.laobuluo.com_user
#主服务器IP地址
hosts allow = xxx.xxx.xxx.xxx

根据我们网站项目以及服务器实际信息创建文件贴到配置文件中保存退出。

4、创建密码配对文件

vi /etc/rsync.pass

创建密码配对文件:

www.laobuluo.com_user:1234567890passwd

红色字段需要对应上面的auth users,蓝色部分是我们创建配对的密码。后面主服务器配置的时候也需要用到密码,所以必须一致。

5、开放权限和启动

chmod 600 /etc/rsyncd.conf
chmod 600 /etc/rsync.pass
service xinetd restart

未分类

第三、配置主服务器

1、安装rsync

yum install rsync xinetd -y

未分类

2、配置文件

vi /etc/xinetd.d/rsync

未分类

将配置文件disable参数从”yes”换成”no”。

3、创建密码配对文件

未分类

将我们上面在备份服务器中蓝色的密码丢进来,必须一致。

4、授权和启动

未分类

第四、配置主服务器

这一步我们继续配置主服务器,需要安装和配置inotify-tools来实现同步增量备份。

1、安装环境包

yum install make gcc gcc-c++ -y

未分类

2、下载和安装inotify-tools

cd /usr/local/src
wget https://download.laobuluo.com/tools/inotify-tools-3.14.tar.gz
tar -zxvf inotify-tools-3.14.tar.gz
cd inotify-tools-3.14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inotify
make
make install

未分类

3、配置环境变量

echo "PATH=/usr/local/inotify/bin:$PATH" >>/etc/profile.d/inotify.sh
source /etc/profile.d/inotify.sh
echo "/usr/local/inotify/lib" >/etc/ld.so.conf.d/inotify.conf
ln -s /usr/local/inotify/include /usr/include/inotify

4、配置参数

未分类

参考就脚本 – http://soft.laozuo.org/scripts/rsync.sh

修改自行的文件和目录,然后保存退出。

5、创建排除目录列表

vi /usr/local/inotify/exclude.list

创建一个排除目录,这里可以添加不同步的目录,一行一个目录。如果暂时没有可以留空,以后需要用到在添加。

6、授权和设置开机启动

chmod +x /usr/local/inotify/rsync.sh

这里我们授权。

vi /etc/rc.d/rc.local

最后一行添加:

sh /usr/local/inotify/rsync.sh &

未分类

第五、检测以及生效小结

1、检查生效

设置完毕之后,我们可以通过手工检查

sh /usr/local/inotify/rsync.sh &

在主服务器执行脚本,如果看到有目录在进度,说明完美,然后去备份服务器中可以看到已经备份到的文件目录。

未分类

2、自动生效

重启主服务器,然后就会自动生效。如果不放心我们可以在主服务器对应目录丢一个文件看看备份服务器是否有增加。

总结,这篇文章较为详细的将Linux VPS、服务器使用Rsync进行同步增量备份文件。

Linux下NFS的搭建

NFS是Network File System的简称,即网络文件系统。NFS是系统间进行文件共享的一种网络协议,它允许用户像访问本地文件一样去访问网络上共享的文件。

CentOS 自带NFS功能
若没有需安装:yum install -y nfs-utils rpcbind

  • 本次实验平台: CentOS release 6.8 (Final)
  • 服务端IP:172.17.99.67
  • 客服端IP:172.17.99.61

一、环境搭建

1. 编辑配置文件/etc/exports

vim /etc/exports

/ane/data/LBLOGS        172.17.99.61(rw,sync,no_root_squash)
/ane/data/LPLOGS        *(ro,sync)
#表示只有172.17.99.61有读写权限LBLOGS,只有读权限LPLOGS

2. 修改固定端口

vim /etc/sysconfig/nfs

RQUOTAD_PORT=30001
LOCKD_TCPPORT=30002
LOCKD_UDPPORT=30002
MOUNTD_PORT=30003
STATD_PORT=30004

二、搭建NFS

1. 创建nfs共享目录

mkdir /ane/data/LBLOGS -p
mkdir /ane/data/LPLOGS -p

2. 启动nfs

service nfs start
service rpcbind start

3. 在客服端查询

showmount -e 172.17.99.131
clnt_create: RPC: Program not registered
#此报错是因为启动nfs应用顺序错误导致

4. 重启nfs

service nfs stop
service rpcbind stop
#必须按以下方式顺序启动
service rpcbind start
service nfs start

5. 客服端查询

showmount -e 172.17.99.67
Export list for 172.17.99.67:
/ane/data/LBLOGS        172.17.99.61(rw,sync,no_root_squash)
/ane/data/LPLOGS        *(ro,sync)

6. 挂载

mount -t 172.17.99.67:/ane/data/LBLOGS /ane/data/LBLOGS
mount -t 172.17.99.67:/ane/data/LPLOGS /ane/data/LPLOGS

7. 检查

mount | grep nfs

172.17.99.67:/ane/data/LBLOGS on /ane/data/LBLOGS type nfs (ro,vers=4,addr=172.17.99.67,clientaddr=172.17.99.61)
172.17.99.67:/ane/data/LPLOGS/ on /ane/data/LPLOGS type nfs (rw,vers=4,addr=172.17.99.67,clientaddr=172.17.99.61)

三、nfs其他配置

1. 其他报错

mount 172.17.99.131:/ane/data/YTLOGS/ /ane/data/YTLOGS/
mount.nfs: access denied by server while mounting 172.17.99.131:/ane/data/YTLOGS/
#因为版本的问题导致
mount -o v3 172.17.99.131:/ane/data/YTLOGS/ /ane/data/YTLOGS/   #指定版本挂载即可

2. 按需自动挂载(间接映射)

#修改不活动状态的超时时间
vim /etc/sysconfig/autofs

TIMEOUT=300
修改为为
TIMEOUT=600
也就是将不活动状态的超时时间由5分钟修改为10分钟。

3. 开机挂载

vim /etc/fstab

172.17.99.67:/ane/data/LPLOGS /ane/data/LPLOGS nfs defaults 0 0

4. 卸载nfs挂载

umount /ane/data/LPLOGS

Over~